风落落

《万水千山总是情》——新中国60年音乐路之港台篇歌曲集



  

从七十年代末,邓丽君和刘文正等台湾歌手的音乐悄悄进入内地,到八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台湾流行音乐特辑,到九十年代四大天王一统天下,再到今天周杰伦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港台流行歌曲陪伴三代人度过了自己的豆蔻年华,成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录制、著名影视红星汪明荃、鲍方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万水千山总是情》,通过阮涛、庄鹤儒和齐大正这三家极其错综复杂的多角关系,描写了三家两代 人之间恩怨交错,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经历。该剧共30集。

  

80年代的TVB电视剧最大的特点是:在万人空巷收看电视剧的同时,那些优美的主题歌得以流行,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比如《万水千山总是情》,电视剧的剧情已经开始模糊,但汪明荃主唱的主题歌却跨越年轮,依然动人。当年满街操着各种地方口音的人却都能用发音并不标准的粤语哼唱出《万水千山总是情》,歌曲已经超越电视剧本身,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982年,riben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lue中国的历史,激起了黄沾的愤慨,于是他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1984年春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响华夏大地,爱国情怀空前高涨,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让这首歌永远流传。





  

庄奴作词,曲改编自印尼民歌。1979年11月,宝丽金公司发行的专辑《甜蜜蜜》的第一主打歌曲,当年就售出超过百万张,是1979年邓丽君获得的三张白金唱片之一。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的家里开始出现邓丽君的大幅海报。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普及开来。



  

罗大佑在他念大学的时候开始写这首歌,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在大学毕业前一年的1979年才写完;在创作过程中,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如何精确地让歌词和旋律密合,而同时又不失去口语的质感。同时《童年》这首歌也是罗大佑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自此“词曲咬合”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课题之一:不管诉求的讯息多么强烈,他都会细心让旋律和字句一体交融,让音乐成为主角。 这首歌之后曾被数十位歌星和歌手翻唱,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符号。也成了一首经典的怀旧歌曲。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已经传唱将近30年,是歌手潘安邦主唱的成名作,也是民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别人填词谱曲的歌。

  

音乐人叶佳修于1979年在唱片公司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他写下这首歌,潘安邦当天立刻用公用电话,从台北打长途电话到澎湖给外婆。他说,当时他在电话里唱了这首歌,可是电话的那一头在他唱完后没有任何声音,他可以感觉到外婆在啜泣、流眼泪。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潘安邦进录音室唱一次就OK。唱片出版之后,歌曲爆红,潘安邦人也红了,更有机会回到澎湖,在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戏院登台演出,外婆也来了。

  

潘安邦表示,外婆有很严重的关节炎,而中兴戏院有很多的阶梯,但是外婆为了看他演出,一阶一阶的爬上楼梯,坐在位子上面,他当天唱这首歌的时候眼泪忍不住的掉了出来,因为他觉得外婆为了来看孙子的表演很辛苦。

  

潘安邦说,他上台就告诉观众外婆去世了,当场现场一片哗然后安静了下来,接着突然从那两万名观众中传出了《外婆的澎湖湾》这几个字,本来只打算登台说句话道歉的潘安邦,当下决定要唱最后一次的外婆的澎湖湾,结果却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这首他唱了上万次的歌,第一次他连起了三次音都无法跟开场旋律搭上,紧接著音响还莫名发出刺耳的怪声音。

  

潘安邦指出,音响四边的舞台开始唧唧、嘎嘎地乱叫,他与音响师互看,检查后发现音响没问题,于是他在心里跟外婆说,这次是为了她而唱,希望外婆能让他好好唱完这首歌,最后终於顺利唱了下去。

  

“那是外婆柱著杖将我手轻轻挽,踩著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潘安邦说,唱到澎湖湾的时候,想到躺在澎湖马公的外婆,眼泪就掉下来了,下面的观众开始跟著一起唱,那个场面令他难忘,还有观众安慰他别难过,外婆也会听见。

  

潘安邦在之后近15年都没有再公开演唱这首歌,直到2003年他历经大病重新复出后,灌录唱片才再度重唱了这首外婆的澎湖湾。


《冬天里的一把火》——费翔



《恼人的秋风》——费翔



《故乡的云》——费翔


  

1987年农历春节,在北京 中央电视台所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首度在内地观众面前演唱高凌风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及文章的《故乡的云》两首歌,结果一夕成名。由此,本届晚会被一些评论家认为艺术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峰。《冬天里的一把火》这一首歌也成为1987年那届“春晚”的标志性节目。




  

上海滩是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在1980年制作的一套长25集的电视剧,在香港播映后非常受欢迎,之后无线电视在同年拍摄了《上海滩续集》及《上海滩龙虎斗》。之后有多部以类似题材拍摄的电视及电影。199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TVB )亦曾重拍此剧,亦曾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作为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由顾嘉辉作曲、黄沾填词、叶丽仪主唱的《上海滩》也红遍内地,成为粤语流行曲的经典之作。





  

由慎芝作词、曾仲影作曲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红歌星吴莺音的代表流行曲。经徐小凤重新演绎,又在华语乐坛掀起波澜。作为香港一代歌后,徐小凤拥有独特的低沉磁性声线,像醇酒一样年份越久越好,音色迷人,歌声扣人心弦,气度优雅非凡;她吐字清晰,行腔造句顺自然而富有感情,强弱对比的效果处理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她发音准确,呼吸控制到极高境界,表现出一流的“技巧”。




  

1993年,Beyond出版了新专辑《乐与怒》,其中的《海阔天空》被评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原创歌曲,这也是beyond的经典名曲之一。93年6月24日,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节目时,黄家驹从舞台上不慎跌落,在医院昏迷六天之后,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海阔天空》也成了他的绝唱,悲痛的歌迷们惊奇地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直是家驹一生的真实写照。


《大约在冬季》——齐秦


《狼》——齐秦

  

作为一个歌手,齐秦在台湾和内地都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在台湾,他以具有强烈个性的创作和形象开始了一个抒情摇滚的新时期。他的歌声不但好听,还流露出有个人特色的淡淡忧郁。

  

1986年前后,为王祖贤量身订作之创作《大约在冬季》造成轰动,风行内地。1988年,这首《大约在冬季》不仅引来包括张国荣在内的三个翻唱版本,而且还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奖,成为那一年娱乐圈的大新闻!

     

这首歌唱惜别深情,叹相会无期,把恋人离别在即的那份依依难舍的复杂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歌中说不完的别离凄迷,唱不尽的真情挚意,让我如痴如醉了好一阵。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这首歌的MTV在电视上是放了又放,齐秦的长发,紧身裤的叛逆形象从此深入人心,于是街头上出现了许多留着长发,穿着紧身裤的“齐秦”。当年齐秦到北京开演唱会的时候,最后的一首歌就是《大约在冬季》,上万人齐唱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动,齐秦影响了七十年代整整一代的人。




  

这首黄霑作词作曲的《沧海一声笑》是1991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整首曲子一泻千里,畅快淋漓,印象中一群人白衣儒冠,泛舟泱泱江水之中,黄昏之下,琴声悠悠,于沧海中一声笑,多少凡尘俗世至于胸外,怡然风流,最后一段三人的合唱得意豪爽得有些疯癫,天地间只剩下这云山苍苍,山高水长,正是曲洋和刘正风琴萧合奏的那首“笑傲江湖”。




  

《橄榄树》是齐豫的代表作。她透露说,自己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金韵奖颁奖之后,这首歌的曲作者、时任金韵奖评委的李泰祥邀请她去家中玩,并自弹自唱了这首歌给她听,“我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首歌怎么这么好听。”齐豫说自己最初唱这首歌是用西洋民歌的唱法来唱的,但到实际进录音室的时候,李泰祥就多出了很多想法,“他简直是把我当乐器来使”。齐豫说,当时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这首歌唱得“很宽阔”,不能有虚音,“他觉得虚音是靡靡之音’。《橄榄树》的词作者是三毛,而众所周知,三毛对其中几句歌词并不认同。齐豫昨天透露说,其实最早三毛的词写的是“小毛驴”,只是唱起来不够好听,所以李泰祥才跟三毛商量,是不是能改成“橄榄树”。



  

《一剪梅》是第一部引进大陆的台湾电视剧。拍摄于1984年,也正是缘起此剧,台湾戏粉墨登场,开始陆续登上大陆荧屏,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剧成为观众的收视热点。由费玉清演唱的主题曲也由于优美的旋律深受内地听众喜爱。




  

“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语“有酒瓶子卖吗”,是收酒瓶的叫卖语。那一年,台湾出品了其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罗大佑、李寿全等几位日后主宰华语流行乐坛的大师级人物参与创作。捧红了苏芮,她近乎呐喊的演唱是华语歌坛未曾有过的一种声音,一种力量。




  

这张唱片就是一个神话。在销量上,《吻别》凭借136万张创下了台湾史上最高销量唱片,全球狂销400万,至今仍旧是华人歌坛销量最高的一张,是华人唱片名副其实的乐坛之最。音乐上,1993年重回国语歌坛的学友哥继四年前之后再度出击国语歌坛,《吻别》获得“台湾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学友的热潮从粤语覆盖到国语,从香港席卷整个台湾内地以至所有华语地区,巩固了他“歌神”的地位。 即使是十年后,《吻别》依然成就了丹麦“麦克学摇滚”的《Take Me To Your Heart》。




  

作为郑智化的代表作,《水手》在1992年造就了海峡两岸普天同唱的奇观。《水手》的社会性、群体性和人文性都十分浓重,而郑智化身残志坚的形象,也借着这首歌为人熟知并喜爱,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化哥就不能不提这首《水手》。这首歌成为十几年来最为流传的励志歌曲之一,激励了许多在事业和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的男性,给了他们失落之后奋起抗争的力量,甚至可以说,从精神层面影响了一代年轻人。


《东方之珠》——罗大佑(国语)


《明天会更好》——群星

  

1981年,也就是罗大佑还没有成名的时候,香港电视剧《前路》有一首主题曲就是《东方之珠》,这首歌是由甄妮主唱,作曲是顾嘉辉。而作词则是郑国江。1986年,罗大佑移居美国,之间也有往来港台。就是1986年,关正杰演唱了《东方之珠》,这首《东方之珠》即由罗大佑作曲,而作词则是1981年《东方之珠》的作者郑国江。1984年年底,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这个事件对香港很多市民来说不亚于1979年的台湾。由此开始,香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移民风潮。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如果说1979年台湾和美国断交后罗大佑所创作的《亚细亚的孤儿》反映了自己的心情的话,那么《东方之珠》则是罗大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述香港的悲情。从某种程度来说,《东方之珠》是香港版的《亚细亚的孤儿》,更是罗大佑首次用作品来关注香港问题。到了1991年,罗大佑以《皇后大道东》为标志,正是言唱香港问题。罗大佑重新填词《东方之珠》,用群星版和独唱版两个版本强势推出。在《皇后大道东》里,《东方之珠》作为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寓意非常深远;而群星版中,清一色的台湾歌手来演唱,则给了香港更加浪漫的色彩。不过,无论哪个版本,1991年的《东方之珠》给了香港更多的忧虑。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滚石出版了两张纪念专辑,一张是收录有《明天会更好》的精选集《光辉岁月》,另外一张就是收录有《东方之珠》的专辑《皇后大道东》。一时间,香港满街回响《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的歌声。1997年7月1日晚上,香港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




  

收录于1993《滚石九大天王12出好戏-纵夏欢唱》合辑,由李宗盛、成龙、周华健、黄耀明合唱。这首歌曲由于歌词励志、朗朗上口,很快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励志歌曲。




  

1994年一首《我愿意》,使王菲变成天后,也使台湾音乐人黄国伦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作制作人。讲到创作《我愿意》的故事,黄国伦颇有感慨地透露,写这首歌的初衷竟是送给上帝的礼物,而王菲在演绎这首歌的时候也是从唱不出感觉到慢慢参透歌曲的本意。




  

收录于周杰伦第二张专辑《范特西》。虽然周杰伦第一张专辑就已经小有名气,但真正让他成为一个“现象”还是从《双截棍》开始。这首将中国文化和说唱摇滚结合在一起的歌曲不但深受青少年听众欢迎,还影响了后来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思路,催生了“中国风”潮流。


此博文改编自:https://ent.sina.com.cn/y/2009-08-24/ba2666869.shtml

待续......